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和企业信息化战略再思考
2017-06-13 14:18
长期以来,管理、技术、营销与资金等诸多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信息化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增效至关重要,正确实施信息化,的确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信息化实施的方法,以及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认识还很肤浅。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往往无从把握,存在畏惧和排斥心理。
管理模式转型难度大。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过多的“人治”色彩,管理制度、考核体系、业务流程大多是老板说了算,难以一下子形成科学的体系。而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的规范化,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实现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型难度较大。
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缺乏意识,没有专门的IT部门甚至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即使有信息化的应用,也是部门各自为政,运行于不同平台,无法很好地集成,造成重复录入、数据不同步、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
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需求不很明确,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搞信息化,该怎么上,如何实施等,有些企业就算是做了规划,也只是一些IT技术的罗列,难以真正结合企业实际。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于解决生存问题的阶段,因此对于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对信息化也难以有持续性的投资。
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人员,大多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往往停留在修电脑、检查网络等初级阶段,对于管理知识和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不多,难以胜任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的重任。虽然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但是对于信息化厂商而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属于“碎银子”。因此,信息化供应商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并不真正重视,往往只是希望卖一些标准化的软件产品给企业。同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机构也还不多。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在于:由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化厂商和服务机构服务中小企业难以取得盈利,因而不够重视;而这又导致了本来就十分缺乏专业人才的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难以取得实效。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的一个怪圈。因此,要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怪圈,就必须引入创新的思路。以往的信息化研究,往往只是把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缺乏人才上面,因此,提出了一些各种价格便宜的解决方案,例如ASP平台。但实践表明,忽略中小企业的个性,试图用一种共性服务去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类型、不同生产模式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是不可行的。从事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机构和信息化厂商,有必要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进行再思考。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核心包括七大原则:
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以增效为目标。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以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紧密融合,实现企业的管理精益、效益增加和能力提升。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小企业应当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不是万能的,不能把管理问题寄希望于信息化来解决。中小企业从事信息化建设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止步不前。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遵循“整体规划、量力而行和讲究实效”的原则。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和生产特点,尽量做好科学规划并合理安排进程。其次,不能重硬轻软,要合理分配资金。第三,要使信息化成为一个渐进的增效过程,所谓“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现“滚动式投入”。第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建设方面,应该由低到高、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中小企业信息化着眼点应该放在解决企业的短板问题。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的短板不同,信息化的着力点不同。中小企业在初创期,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对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营销是龙头,要以营销带动研发,以研发带动生产。
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紧密结合。信息化厂商应当充分尊重中小企业的个性。不能片面强调用共性的产品,不能指望通过ASP平台整体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中小企业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应当尤其注意信息系统平台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尽量避免重复投资。中小企业往往是某个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因此中小企业应当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争取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应用由第三方服务机构或由供应链龙头企业运营的物流供应链平台,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物流、资金流等信息互动的问题。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信息化产品提供商和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的共同支持。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引导和扶持;对于信息化厂商,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软件应当注意能够灵活满足个性化需求,界面操作要人性化,系统要具有高稳定性,要具备良好的接口以集成已有的系统,技术支持及服务响应速度要快,能够随需应变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尤其需要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作为企业长期的信息化战略顾问。同时,需要寻求一家信息化集成服务商,帮助企业建立信息化集成平台。
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信息化实施的方法,以及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认识还很肤浅。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往往无从把握,存在畏惧和排斥心理。
管理模式转型难度大。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过多的“人治”色彩,管理制度、考核体系、业务流程大多是老板说了算,难以一下子形成科学的体系。而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的规范化,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实现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型难度较大。
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缺乏意识,没有专门的IT部门甚至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即使有信息化的应用,也是部门各自为政,运行于不同平台,无法很好地集成,造成重复录入、数据不同步、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
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需求不很明确,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搞信息化,该怎么上,如何实施等,有些企业就算是做了规划,也只是一些IT技术的罗列,难以真正结合企业实际。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于解决生存问题的阶段,因此对于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对信息化也难以有持续性的投资。
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人员,大多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往往停留在修电脑、检查网络等初级阶段,对于管理知识和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不多,难以胜任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的重任。虽然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但是对于信息化厂商而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属于“碎银子”。因此,信息化供应商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并不真正重视,往往只是希望卖一些标准化的软件产品给企业。同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机构也还不多。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在于:由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化厂商和服务机构服务中小企业难以取得盈利,因而不够重视;而这又导致了本来就十分缺乏专业人才的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难以取得实效。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的一个怪圈。因此,要破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怪圈,就必须引入创新的思路。以往的信息化研究,往往只是把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缺乏人才上面,因此,提出了一些各种价格便宜的解决方案,例如ASP平台。但实践表明,忽略中小企业的个性,试图用一种共性服务去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类型、不同生产模式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是不可行的。从事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机构和信息化厂商,有必要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进行再思考。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核心包括七大原则:
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以增效为目标。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以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紧密融合,实现企业的管理精益、效益增加和能力提升。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小企业应当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不是万能的,不能把管理问题寄希望于信息化来解决。中小企业从事信息化建设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止步不前。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遵循“整体规划、量力而行和讲究实效”的原则。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和生产特点,尽量做好科学规划并合理安排进程。其次,不能重硬轻软,要合理分配资金。第三,要使信息化成为一个渐进的增效过程,所谓“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现“滚动式投入”。第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建设方面,应该由低到高、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中小企业信息化着眼点应该放在解决企业的短板问题。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的短板不同,信息化的着力点不同。中小企业在初创期,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因此,对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营销是龙头,要以营销带动研发,以研发带动生产。
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紧密结合。信息化厂商应当充分尊重中小企业的个性。不能片面强调用共性的产品,不能指望通过ASP平台整体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中小企业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应当尤其注意信息系统平台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尽量避免重复投资。中小企业往往是某个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因此中小企业应当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争取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应用由第三方服务机构或由供应链龙头企业运营的物流供应链平台,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物流、资金流等信息互动的问题。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信息化产品提供商和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的共同支持。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引导和扶持;对于信息化厂商,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软件应当注意能够灵活满足个性化需求,界面操作要人性化,系统要具有高稳定性,要具备良好的接口以集成已有的系统,技术支持及服务响应速度要快,能够随需应变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尤其需要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作为企业长期的信息化战略顾问。同时,需要寻求一家信息化集成服务商,帮助企业建立信息化集成平台。